找到相关内容826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华严一乘法界图

    无知无觉者。自体无我故。草木者。示非众生数故。当知十二因缘等。即体自性。依彼阿梨耶识。生梨耶微细。自体无我。生十二因缘。十二因缘示皆无我。故缘生等。无有别法。佛举缘起观门。以会诸法。一切无分别。即...境界。非谓智非圣境界。是故圣者慈悲方便。随眼病故。言说华。有何妨难。竟在于此。依他起相。从因缘生。无有自性。离二边过。与无我同。圆成实性。平等法。圆融彼此。不可分别。旧来一味。以此义故。分别不及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769600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五)

    此“苦”、“”、“无我”、“不净”、“无常”,有何利益?曰:世间种种争杀苦剧,皆从不明此理而起;今明证此理,则一切热恼化为清凉,此约自觉的方面说。  欲成整个人格,尚有下列之五种:  (1)觉悟自性...责小儿云:“此花本,妄受斯苦!”  我佛世尊,悟自性,业从心现,如梦,如幻,既不同凡夫执有,趣生(P 467)死之苦轮,也不如外道执,留轮回之根蒂;唯以如幻方便,救六趣苦!莲池大师有云:“有朝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670434.html
  • 论《心经》与西游故事

    所谓「」,即指无自性,亦即不待  众缘而有。诸法 (物质构造或精神作用)若有定性,则理当  不生不灭,无因果、四谛或十二因缘等事。但实际上,世间  有生、老、病、死等无常的现象,万事万物移变不已,遂致  沧海桑田、光怪陆离。可见诸法皆非实有,而是相互依存、  因待而有、和合而生,无有自主性或常恒性的。这就是「  」,亦称为「假名」;由于诸法无自性,故不能说「有」,  亦不能言「无」, 而是非有非...

    张静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370846.html
  • 僧叡思想研究

    宇宙之要素。「色」为物质世界﹔「心」为精  神世界。二者皆系假名,无有实体,故名「自性」。  东汉桓灵之世,西僧支娄迦谶来华传译般若,朱士行至  于阗访求般若正本,经此二人之努力,般若之学遂兴。...般若性思想。实则,「本无」即「自性」(自性为「本  」,为「无」)。僧叡合本末而为「性」,托有无而为「  」,统摄「照本静末」与「功托有无」,即所谓「本无」  、「性」。此与道安之性学说,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2970918.html
  • 江灿腾:晚明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研究(1)

    有不空寂,但与第一种「无常印」并不冲突,  而是一体之两面,因「由诸法无常,故无自性,故也」。必要如此  「空寂」,始得物物全真。而僧肇的见解,镇澄认为是大异于此的,  因其以物虽在昔而不化,因虽作...说明如下:  ?所谓「性」者,以「色自性,非推之使」,即《般若》  云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也。  ?所谓「性住」者,以「诸法恒住于真空实性之中」,故谓之「  性住」。即《法华》云「是法住法位,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173399.html
  • 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

    一直暗含。譬如在《究竟一乘宝性论》中一面大谈:“如来无为身。自性本来净。客尘虚妄染。本来自性。”[12]而另一方面又说:“舍利弗言。第一义谛者。即是众生界。舍利弗言。众生界者。即是如来藏。舍利弗言。...。此虽本来有能生种而所知障碍故不生。由圣道力断彼障故令从种起名得菩提。起已相续穷未来际。此即四智相应心品。”[14]作为自性清净涅槃在唯识学中指性真如,它是本俱的。而菩提则是后天获得的(生得)。菩提...

    慧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173537.html
  • 唯识“八识”与康德“纯粹知性”的比较

    常常堕于见而不自拔。唯识宗有鉴于此,于是基于唯识而安立染净诸法,是谓分别自性缘起而终至于转识成智。  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道是最高的本体,而器为道之用,因此,道器一体。在中国古代哲学里...缘起性、苦无常,从经验的缘生缘灭到诸法无自性的结论,是佛陀从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圣教量。从思维特点看,其间经过了思维的跳跃,因为单从逻辑推理是得不出这样的结论。因此,从所谓认识论的角度而言,免不了...

    养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573547.html
  • 《肇论》解“”之特质

    意义,而且结合假有缘起的中道说法,对历史上的各种“”义进行了严密的思维抉择,成为贯通三乘而又自家特有的“”的理论。般若中观学说所讲“”的基础就是“本性”或叫“自性”、“自相”,其不同于部派佛教的一个根本要义,就在于消解了对于一切法所作的本体(实体)性的施设。根据汤用彤先生的分析,《般若经》的“”大概有如下六重涵义:1、 对实体的否定(“无自性”);2、 对固定观念的否定(“离有无边见...

    觉醒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1473654.html
  • 净影寺慧远的判教学说

    立性宗不同非佛教徒,它不认为世间的事物是自然而有,而  主张万法皆是缘会而生起。不过此宗宣说「诸法各有体性」  ,不认识自性的道理,故慧远判之为「小乘中浅」。此宗  之说见于《阿毘昙》(案:《阿毘昙》...教门。求声  闻者,为说四谛;求缘觉者,为说因缘;求大乘  者,为说六度,及制戒律,未说理。  三、佛成道已,三十年中,宣说宗、《大品》、《  般若》、《维摩》、《思益》,三乘同观。未说  一乘、破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373963.html
  • 藏文 《声明要领二卷》

    nyid)、 自性(ngo-bo-nyid stong-pa-nyid)、无物性(dngos-po med-pahi ngo-bo-nyid stong-pa-nyid)等十八目 (注三四 )。...rnam-par thar-pahi sgo dang gzungs-dang mngon-par`ses-pa.hi ming)、(23)十八(stong-pa-nyid bco-brgyad)、(...

    胡进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774048.html